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安全管理经验 > 正文
  
 
本栏热点 +MORE
安全培训
本栏推荐 +MORE
 
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一点思考
2009-6-23 10:05:00 来源:< >
  安全是校园的永久话题。抓好校园安全,确保师生有一个安定、安全的学习环境,越来越成为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是建立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运行的科学的长效机制。
  一、把握校园安全的特点。
  校园是人员密集、活动频繁且生活工作环境复杂的场所,其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既有其他领域安全事故的一些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是安全隐患的细微性。校园的安全隐患往往是某一方面的细小疏漏,或某一环节的不规范,或某一种程序的不落实造成的。比如门卫没认真检查,地下井盖没盖严,供电线路没及时更换,用电设备没有没关闭电源等等。一些细小失误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安全不可有半点疏忽。
  二是安全隐患的广泛性。校园生活涉及到师生教学、活动、交往的各个环节。事物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刻都存在安全问题。
  三是安全隐患的潜在性。隐患来自于麻痹、来自于放松、来自于粗略。事故的发生有时是事件的组织者存在侥幸心理,对事故的隐患注意不够,教育宣传不够,对发现的隐患及时处理不够。意识上麻痹、思想上放松、行为上粗略,是最大的潜在隐患。
  二、探索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
  学校管理者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岗位、多层次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一是安全管理责任制。学校应强化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学校领导、有关岗位负责人(如食堂、操场、实验室、图书仪器室、学生活动场所、教室)的安全工作职责,并在校内公示,便于师生监督、通报情况。
  二是档案管理记录制。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布置、检查、整改、有关台帐(消防、食堂、物品)建立规范的档案,准确记录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对隐患的发现、整改实行台帐式管理,对安全隐患的整体情况依据档案记录的责任单位、人员、完成时限、完成标准来核查责任。
  三是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制。学校应建立自下而上的安全隐患报告制度。各岗位的安全隐患要向主管领导报告,属于职权范围人要认真解决。解决不了的向学校报告,学校解决不了的问题,上报上级教育部门协调解决。
  四是安全工作考核制。学校对校属各部门、年级定期进行安全工作专项检查考核。各部门、年级对各安全岗位也要建立定期考核制度。结合工作落实情况,每季通报考评结果。
  五是应急处理预案制。学校必须层层建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学校对各类预案的制定进行统一规范性要求,立足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讲求预案的可行性、操作性、时效性,一旦发生事故,立即组织启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全员性的岗位安全描述,做到学校每位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潜在的安全隐患都能进行描述,并制订相应的处置方案,做到遇事不慌乱正确处置。
  六是安全工作巡查制。学校应建立起日检、周检、月检的常规制度。按制度由相关负责人员组织巡逻检查,特别是对事故易发时段、地点要加强巡检。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七是安全预警报告制。学校建立起学校、部门、年级、安全预警信息机制,包括学生在内,自下而上逐级报告安全预警情况,遇到突发事件在一小时内报告。抓好安全信息、安全动态的预警机制,做到打主动仗、打有准备之仗。
  三、探索落实安全制度的措施。
  为使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形成校园内“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自觉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应关注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加强教育。比如,充分利用学校的专题宣传栏、广播、墙报等,让学生投稿、编撰,在活动中培育他们的安全意识;通过开讲座、播专题影片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传授各种自救措施,如火中自救、触电救护、饮食中毒抢救,特别是遇到犯罪行为如何处理;举办失火、拥挤、倒塌等突发事故演习活动等;组织师生为校园安全工作进言献策,并对有价值、有创意建议予以奖励;组织学生为校园安全拟警示语等等。总之,在宣传教育中应避免枯燥的、干巴巴的课堂讲解,尽力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从而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二是以强化师德建设为载体。为增强教职工的安全责任感,强化广大教师落实一岗双责、安全育人的责任意识,从加强教育、完善标准、严格考核、建立档案等环节做起,促进了全校教师的责任感。
  三是深入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整改到位的要求,学校可根据日检、周检、月检组织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建立台帐,落实责任处室、责任人员,限期整改到位。
  四是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最近责任区。即对安全隐患的发现,在时间上最早、空间上最近发现的人员,负有报告或处置的责任。如相关人员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不报告不处置,要承担无过错责任。以此警醒全体师生员工增加安全责任感,人人动员,人人动手,保证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