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导航 > 正文
  
 
本栏热点 +MORE
招聘
本栏推荐 +MORE
 
高中心理辅导案例——她不再“离群”了
2009-4-2 13:38:00 来源:< 《中国德育资源网 >
  心理障碍及原因分析:
  某校,高二学生王×,女,16岁,平时少言寡语,说话低头锁眉,神态忧心忡忡,时常怀疑别人讥笑、讽刺自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伴有焦虑症状,对老师提问尤为恐惧。不合群,在人际交往中采取了消极退避的态度,为了避免过多地跟其他同学接触,每天下午放学要求早走,并以家远怕天黑为由,害怕当众露面,对老师提问表现尤为紧张,经常是答非所问,不知所云;要求调换座位,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平时独自看一些哀伤的诗。
  王×,父母离异,她随父亲生活,但父亲该管不管,她每天合城郊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但两位老人不疼爱她,有时甚至拿她当出气筒,她缺少家庭的关爱因而产生严重的自卑情结,在校不敢透露自己的家事,因而处处设防,把自己包裹起来,时间一长,变得敏感,多疑心胸狭窄,自己陷入深深的苦恼而无法自拔,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
  辅导过程:
  1、利用时机,让王倾吐心事,缓解其心理负担,主动寻求支持。
  这一过程的关键是向王×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心,让她倾吐“苦水”,从而了解更多的情况,以使以后的辅导能对症下药。我了解到:她和周围同学关系紧张,她总怀疑别的同学之间有共同话题,而谈得很投机,却故意冷落她,上课老师提问如果她不会,周围同学爱嘲笑她,所以她想申请换座,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这其中的真正原因,请看下面的谈话节选:
  王:“老师在上课提问我,可我不会,他们(周围人)就嘲笑我,很轻蔑地。”
  师:“是不是他们笑者无意,而你听者有心呢?”
  王:“不是!他们上课、下课都凑在一块儿谈论,故意不理我、冷落我,所以,我也懒得搭理他们。”
  师:“会有这种事?你有没有得罪过他们?”
  王:“绝对没有。”
  师:“应该说,事出有因的,如果他们无缘无故这么做,就不对了,我若是你,也会伤心的。”
  王:哭……(认为老师能同情自己)。
  师:你仔细想想,你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人对你不好?”
  王:(哭得更伤心)……
  师:“别哭了,你又不是三岁的娃娃,有什么委屈你跟老师说,我会尽我所能来帮助你的。”(拍着王某的抚慰她)
  王:“老师,我跟您说,您别告诉其他老师和同学,行吗?”
  师:“你看我行吗?”(真诚地宽慰地笑)
  王:“我爷爷、奶奶、姑姑、爸爸全对我不好。”
  师:“你妈妈呢?”
  王:(沉默一分钟),“我爸、妈离婚了,我妈走了,据说到别县去了,我应该由我爸爸抚养,但他一点儿也不关心我,现在他又有了一个新家,那女人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把我扔给爷爷、奶奶管,爷爷、奶奶经常让我干重活儿,从来不问我的学习,他们住得离学校较远,我中午回不去,就让我上城里姑姑家吃午饭。我爸爸不给生活费,姑姑总看我不顺眼,还经常说要再不给钱就让我自己找地方吃饭……”她带着哭腔儿说。
  师:“原来这样。”
  以上的对话可见,王×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巨大压力难以承受,导致心理变态。
  2、运用认知疗法进行尝试性辅导。
  纠正王×错误的认知,帮助她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让她明白:她和所有人一样,是自由的、平等的,生在什么样的家境并不是自己的过错。自卑、痛苦就等于在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强者就应该挺起胸膛做人,只有那些能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人才能超越自我,获得真正的快乐。我还向她介绍我国历史上在挫折中奋争的贤人志士的故事:周文王被拘禁而作《周易》,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遭宫刑写了《史记》……同时引用高二哲学中的内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帮助王某认识到:生活本身就是一条曲折到道路。在此过程中,我还用了一下激将法:
  师:“你现在的家境是客观存在的,对吗?”
  王:点头。
  师:“你认为你自己能去改变它吗?”
  王:“现在不可能。”
  师:“既然目前这种现实无法改变,就只能改变自己的态度。同样一个事实,如果你所持的态度不一样,这件事给你带来的影响也会全然不同。如果你现在一味的自卑,你的心理负担会越来越重,越不能和他人相处好,学习成绩还会继续下降,到高中毕业什么也考不上,将来很难自立,而家人又不能很好地帮助你,那样你就会陷入更苦地境地,没有人能帮助你。相反,你如果振作起来,重新鼓起勇气,拿出热情去生活,努力学习,练好本领,真正地自立自强起来,不再依赖于家人,你会感到生活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会变得美好起来,你可以努力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王:“我能这样吗?”(流露出渴望)
  师:“那得看你是不是按我刚才说的去做。”
  除了帮助她树立自信心,主动去战胜困境外,我还指导她认识到人际关系具有双向性,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自己首先得主动接纳他人,他人才能积极地接纳自己,如果自己把心扉关得紧紧的,不让别人了解自己,怎么谈得上真正的交往呢?
  3、运用行为疗法帮助她克服当众发言紧张的毛病和自我封闭的现状。
  (1)对老师提问紧张采用系统脱敏法。帮助她设置老师提问的场景,让其感觉到紧张随后又慢慢放松自己,达到轻松状态,这样反复练习,以至达到最后老师提问时她也能很好的放松自己的程度;我还请各科任老师配合,让她在正确的回答中体验成功的快慰,以逐步改变她心理紧张不安的状态。
  (2)我要求她每天必须主动找两个人交谈,时间在5分钟以上,以后慢慢增加人次。
  初步效果:
  (1)王×不要求换座位了,上讨论课时,能积极地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和周围同学一起商讨问题。下午放学不早走,能和同学们一起回家,不再“离群”了。
  (2)其中考试成绩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3)上课回答问题不再紧张得说不出话,有时还主动找我谈心,谈论班里的人和事,并为班级管理献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