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安全管理经验 > 正文
  
 
本栏热点 +MORE
本栏推荐 +MORE
 
校园安全日本经验
2010-5-27 12:10:00 来源:< >
  校园惨案屡发,怎样保卫孩子?海外一些学校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安全经验,或有可为中国借鉴之处。
  日本的一所小学发生八名小学被砍杀事件后,整个国家的儿童保护体系因此被颠覆和改善。他们的安全工作细到给每个学生书包上安装GPS定位的电磁接收器,如遭人绑架,可按钮求救。
  如果时光倒回到9年前,校园安全问题也曾重创日本社会,但事后,日本政府和社会集体反思,痛定思痛,建立起了一套保卫孩子的长效预防和善后机制。
  血的代价换来全民总动员
  仿佛是中国近日多起校园杀人案的翻版,2001年6月8日上午,37岁的男子宅间守手持菜刀,闯入大阪教育大学附属池田小学一间一年级教室,砍伤26名师生,其中8名儿童死亡。日本警方事后说,这是继1995年奥姆真理教毒气事件后,日本最大的一起惨案。
  旅日华人萨苏用“震惊”形容多数日本人当时的感受。“日本当时的治安相当不错,我所在的伊丹市15年里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萨苏向记者回忆说。
  案发后,伊丹市政府部门也相当紧张。此后,教育专员穿着便衣定期到学校周边巡逻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案发当天,一场日本全社会的反思序幕由此拉开,并在当下总结出了两大教训。第一,1999年,京都一名二年级小学生被杀后,文部省曾给各学校下达《安全管理的相关通知》,但却没有督促落实。另外,学校危机处理经验不足——混乱中,受伤儿童被迟延送医。
  紧接着,池田小学展开了一系列务实的补救。给各个教室配备催泪喷雾、钢叉、透明盾牌;在全校安装300个摄像头,确保没有任何死角;让教室外墙更透明,外人进入前就能远远看到;给学生书包上安装GPS定位的电磁接收器,如遭人绑架,可按钮求救。
  软件上的补救亦刻不容缓。从2003年开始,池田小学设置了日本第一个安全课,包括交通安全、防范技术、地震防灾等6个单元,用一年时间学完,每周一课。
  一时间,日本各地中小学纷纷复制“池田经验”。其精髓就是建立了一个学校、医院、警察、家长、社区结成的防控网络保护孩子。
  2010年开始,日本家长和志愿者组成的市民安全守卫队,取代学校警卫队成为大阪各学校的守护神——因经费紧张,警卫队仅持续了5年。
  一座纪念碑和八口警钟
  4月初的一天,一场国际安全学校认证仪式在池田小学的操场上举行,引人注目的是操场上一座三米高的纪念碑,碑上刻着8名孩子的名字——他们是当年池田小学杀人案中的遇难者,中间挂着8口中国古代铜钟。
  每年6月8日祭日这天,警钟就会敲响,池田小学、大阪教育大学的师生们会利用课前15分钟,一起回顾当年的教训。而这一天,日本媒体都会撰写关于当事人回顾、事件教训的稿子。
  大阪教育大学为此向重伤者家属赔偿一亿日元,而对于8名遇难者儿童家属,日本的教育主管部门文部科学省负责人向遗属赔偿4亿日元。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国家机关未经诉讼就进行国家赔偿的案例,在日本非常罕见。
  2004年9月14日,池田小学杀人者宅间守被处以绞刑。但死刑之后,受害者家属和亲历师生们并没有真正解脱。
  事后,大阪教育大学成立了学校危机与精神支持中心,池田小学校长藤田大辅担任首席专家,立刻对师生进行创伤后辅导,以防有创伤后症候群产生。而其他地方如京都府也成立了由医生、律师、心理咨询师组成的“犯罪受害者志愿小组”,并设立了咨询电话。
  池田小学的做法非常细腻。“从物理治疗到心理治疗,给学生建立长期安全档案,跟踪观测其具体情况。”长期研究校园安全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和民告诉记者。两年前,他曾在大阪教育大学学校危机与精神支持中心调研三个月,“那时候,家长还没有走出阴影,还在中心进行辅导。”
  马和民说,池田小学教训的核心是要加强预防和善后,做到“以人为本”,核心价值观是“安心、安全、安康”,也是整个社会集体的心理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