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爱“留守孩子”创建“平安校园” |
2010-5-6 15:12:00 来源:< > |
|
我校位于素有“金匠之乡”的荔城区北高镇,许多学生家长常年外出经商创业,从事金银首饰和务工等,“留守孩子”在学生中占很大比例,在创建“平安校园”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孩子”的重要性,将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创建工作的总体计划,摆上工作日程,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专门机构,制定了关爱“留守孩子”谈心制度、“临时爸妈”年度考核等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严格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调查摸底,建立档案
每学年初,学校都对“留守孩子”进行全面摸底,组织班主任、课任教师进行家访,对“留守孩子”的家庭情况、联系方式、学习情况、心理特征等进行登记造册,并根据“留守孩子”的各学科学习情况及性格特征为其物色合适的“临时爸妈”。让“临时爸妈”与“留守孩子”签定协议,照相合影组成新“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
二、发动教师乐当“临时爸妈”
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班主任、课任教师每人与5位“留守孩子”结对子,签协议,当他们的“临时爸妈”,奉献一份爱心,平时多与“留守孩子”接触、谈心,细心询问学习、生活上存在的问题,贴近孩子的心,利用双休日与“留守孩子”共同就餐,借此机会送去温暖,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沟通,认真指导他们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心理疏导,当他们困惑失意时,及时安慰、鼓励。
三、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孩子”各种活动
1、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学校努力做好“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把对孩子的亲情教育、人格教育渗透到课程改革教育中,特别是在“留守孩子”中开展“关爱生命,自尊自强”心理健康教育,开通了“留守孩子”心理咨询热线,为“留守孩子”提供心理咨询,耐心引导“留守孩子”学会珍爱生命,珍惜亲情,热爱生活,拥有健康心理,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的人格,提高独立自理意识和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学校还向“留守孩子”发放了心理状况调查表,详细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
2、安排“留守孩子”住宿。由于“留守孩子”在家的监护人多是爷爷、奶奶,这种隔代教育管理方式,存在不易监护的缺点,导致许多“留守孩子”在家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学业成绩不大理想。加上大部分孩子离校较远,难以保证上学、放学路上安全。学校在征求家长同意后,优先安排“留守孩子”住宿,还为他们安排专门的生活管理员为他们提供服务,引导“留守孩子”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学校还要求班主任、生管从生活小事抓起,严格要求,注意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努力培养“留守孩子”健康的人格。几年来,没有一位“留守孩子”上网吧、打游戏机、沾染不良习气或受过学校纪律处分,没有一位“留守孩子”辍学。
3、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各班召开“空巢家庭”主题班会,为“留守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班级集环境,我校还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凝聚力作用,引导各班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孩子”结成“好伙伴”,让他们在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相互帮助,用同龄人的爱心去融化他们心理上的坚冰,勉励他们勇敢奋进,并认真辅导他们学业,为他们答疑解惑。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我校在“留守孩子”的思想教育管理途径上,坚持以丰富的活动发展能力,以文明的环境熏陶性情,以优质的服务促进成长,开展了“留守孩子”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空巢家庭”主题班会、元旦联欢会、歌咏比赛、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文艺活动,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能寻找快乐的源泉,感受到真情的珍贵,许多“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5、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和下乡家访。学校每年春节、暑假都组织“留守孩子”家长召开座谈会,并组织“临时爸妈”下乡家访,向家长或监护人介绍“留守孩子”在校表现,了解他们在家情况,搞好家校配合,并向家长或监护人宣传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临时爸妈”建议远在他乡的家长经常打电话、写信给子女,多与孩子沟通和交谈,多给孩子一点亲情和温暖,多给孩子一些慰藉和鼓励。
6、举行“临时爸妈”述职报告会。学校为了了解和推广关爱“留守孩子”的成果,每学期都召开了“临时爸妈”述职报告会,为“临时爸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经验的平台。
7、开展亲情系列活动。学校在中秋节前组织“留守孩子”与父母通信,要求“临时爸妈”与“留守孩子”开展中秋团圆聚餐和“临时爸妈”为学生过生日等活动,增强亲情沟通。
8、与时俱进,积极开展荣辱观教育。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发表后,我校立即以学习宣传讲话精神为契机,结合正在开展的孝敬教育和诚信教育,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在全校学生中组织学习荣辱观,树立“八荣八耻”意识和开展“知荣辱,学做人”大讨论。九年(2)班陈丽妤等“留守孩子”向全校同学发出“知荣辱、学做人”倡议书,号召大家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报答师长,奉献社会。学生们热烈响应。许多孩子尤其是“留守孩子”们纷纷联系自身实际,畅谈自己的看法,有的还表示要及时纠正一些不良行为。
9、实施帮扶措施,让留守孩子快乐起来。
①切实做好学困生留守孩子帮扶工作。“临时爸妈”及时发现班级学习困难的留守孩子,平时与他们多谈心,多交流、多指导,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学校教务处定期组织、召开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和知识讲座,为学生困难的留守孩子指导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要求各位课任教师明确责任,关心、帮助学困生,课外认真辅导学困生留守孩子,耐心帮助他们解决当天学习上存在的疑惑。鼓励学困生留守孩子自强自立,认真听课,努力学习,及时完成作业,学习上存在困难主动、及时找课任教师、同学联系,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引导他们注意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注意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②努力转化行为偏差留守孩子工作。学校定期召开德育研究专题会议,及时掌握各班行为偏差留守孩子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召开各种专题德育报告会,出黑板报等,让行为偏差的留守孩子的思想受教育,表现有转变;通过开展团队、少先队多项主题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培养良好兴趣爱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型“四有”人才,培养他们责任、宽容、诚信的意识;开设心理咨询课,组织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及时疏导行为偏差留守孩子心理困惑,用爱心感化、烘干他们潮湿的心,帮助他们树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③关心贫困生留守孩子,努力做好扶贫助困工作。每学期初,学校认真做好贫困生调查摸底工作,建立贫困留守孩子档案,对他们的学杂费、课本费等予以减免;学校积极与市、区、镇关工委联系,努力与市国土资源局、市工商局、市区妇联、市区团委等援助单位联系;2002年、2003年市国土资源局两次分别捐款1万钱给我校50名品学兼优的特困留守孩子;2005年3月,区教育局刘肋副局长等6名党员干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与我校黄美娟、翁仁兴、黄秀珠、朱启珍、翁爱华、朱丽琼6位留守孩子结对子,开展帮扶活动;在学校领导的积极联系下,2005年1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的4个党支部成员与我校朱丽琼、黄丽琼、周梅青、翁爱华4位留守孩子家中,送去慰问金,承诺一直帮扶他们直至完成学业为止;学校党支部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组织党员教师与学校贫困留守孩子结对子,每位党员结对一至二位学困生,切实帮助贫困生解除学习、生活上存在的困难;2006年5月26日,荔城区胜利包装厂捐助2000元给我校周淑烟、郑细花等10位贫困留守孩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