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确保校产不受损失,杜绝或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遵循“注意防范、自救互救、确保平安、减少损失”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1、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安全工作由校长领导下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教师向领导小组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制。
2、定期组织师生学习,加强防火、防水、防毒、防电、防爆、防盗等安全知识教育教育形式应多样化;每班要对学生进行紧急突发问题处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识的教育。紧急电话(如110、119、122、120等)使用常识的教育。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3、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校内外学生出现的重大伤亡事故一小时以内报告教育局;学生出走、失踪要及时报告;对事故的报告要形成书面报告一式三份,一份报教育局,一份报公安派出所,一份报镇人民政府,不得隐瞒或浮报责任事故。
4、建立健全领导值班、教师值日、中青年教师护校队制度;加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正常;负责学校安全保卫的人员要经常和辖区的公安派出所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公安派出所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5、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树立敬业爱生思想,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心理变化,防患于未然,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将学生赶出教室、学校。
6、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按时办理卫生许可证,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体检工作,取得健康许可证的方可上岗。食堂要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定期消毒,防止食物中毒,保证师生的饮食卫生。
7、加强校内外集体活动的安全工作。在组织学生参加大型集体活动或参加劳动、社会实践和其他集体活动时,要严密组织,精心安排,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措施,确定专人负责。外出活动需要乘车的,要做好车辆的检查,并与乘运单位签订交通安全协议,不得超员运行。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要本着安全、无毒、无害、力所能及的原则。加强劳动纪律、劳动安全教育,保证安全。班级外出活动必须经学校批准,未经批准不得私自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外活动。外单位或部门借用学生上街宣传或参加庆典活动以及参加其他社会工作,未经中心学校讨论同意,不得擅自组织参加。未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救火、救灾等。
8、教育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到校、按时回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9、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情况严重的,一时难以消除要立即封闭,并上报中心学校、镇人民政府和县教育局。
10、经常检查校内围墙、挡土墙、池塘、栏杆、扶手、门窗、楼梯以及各种体育、课外活动、消防、基建等设施的安全情况,对有不安全因素的设施要立即予以维修和拆除,确保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场所和相应设施既安全又可靠。
11、加强学校实验危险药品的管理。严格按省教育厅关于危险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危险药品应由两人管理,保证危险药品不流向学生,不流向社会。
12、做好主要设施的防盗工作。加强学校用电管理,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不得私自使用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