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导航 > 正文
  
 
本栏热点 +MORE
招聘
本栏推荐 +MORE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跳出误区,优化个性
2009-4-2 13:43:00 来源:< 《中国德育资源网》 >
  安静的咨询室里,走进两名女学生,满脸愁苦地说:
  “老师,现在学校都在进行个性化教育,可是我们的妈妈总是要限制我的个性发展,能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吗?”
  “真的吗?说说看。”
  “我们的性格都比较外向,喜欢保持自己的个性,自由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笑就怎么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可是妈妈平时总唠叨,女孩子就要有女孩儿的样子,注意言行,比如:吃饭不能出声音呀、笑不能露齿呀等等。真的好烦……”
  ……
  原来如此。听着孩子的倾诉,我联想到一段时间内,从学校到社会总会听到“张扬个性”或“个性张扬”的说法。于是有些学生把无所顾忌,我行我素当成有“个性”,留着长头发的男孩儿、穿着男装的女孩儿认为自己很“酷”、很有个性;一些言行怪异的卡通形象如:蜡笔小新、流氓兔等也被赋予有性格,个性鲜明的象征……
  这也难怪。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为适应工业经济批量生产和操作管理的需要,出现了死记硬背、整齐化一的标准化教育模式。那种压抑人性、压抑个性、压抑创造性的教育已无法适应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的知识经济教育平台。在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社会的环境下,大力倡导个性化教育,引导做知识的主人,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自然“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就成为新课标的灵魂所在。而崇尚自由、张扬个性已成为众多学生的自身追求。但是,“个性教育”主要是指教育中的因材施教。这与学生们理解中的张扬“个性”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对于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晓之以理”。
  心理学中“个性”是指一个人种种行为的心理活动的总和。又叫人格,原意是指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面具,它代表剧中人物的身份,表现剧中人物的某种典型心理,类似于京剧是的脸谱。如在京剧中红脸代表的是忠厚老实,白脸代表的是阴险狡诈,黑脸代表的是刚正不阿。传统的心理学沿用这个含义,把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的种种角色的心理活动都看作个性的表现。这种表现可能是好的,有益的,受人欢迎;也可能是坏的,有害的,被人鄙视甚至痛恨;还可能无所谓好坏与利害。那么我们要个性发展,是不是将所有的个性特点都加以“张扬”呢?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人的气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个性差异。气质是指即人们进行心理活动时或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动态性的心理特征。
  早在古希腊,希波克拉特就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和血液。其中粘液生于脑,黄胆汁生于肝,墨胆汁生于胃,血液生于心脏。如果在液体的混合比例中血液占优势的人,是湿和热的配合,其特点是湿而润,好像春天一样,这就是多血质型;粘液占优势的人是冷和湿的配合,其特点是冷酷无情,像冬天一样,这就是粘液质型;黄胆汁占优势的人是热和干的配合,热而燥像夏天一样,这就是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的人是冷和干的配合,像秋天一样冷而燥,这就是抑郁质。后来,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的强度,提出了神经类型说,即:强而不平衡的胆汁质。强而平衡,灵活性高的多血质。强而平衡,灵活性低的粘液质。弱性,易抑制的抑郁质。
  人的气质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先天遗传的神经系统造成的,例如:积极肯干可以是某个人的个性,而消极懒惰也可以成为另一个人的个性;豁达大度可以是某个人的个性,而刻薄自私又可以是另一个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有其固定的、与众不同的气质,各种气质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这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性地继承下来的,先天就具备的本能的部分,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从这而来的。但这不是个性的全部。
  个性中的“性格”就是在成长过程中,在所处环境中接受种种事物的影响、后天培养而形成的理性的部分。所谓性格,在心理学上是指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心理特征。它在个性中起核心作用,包含着复杂的心理成分:(1)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如对周围人的诚实或虚伪、助人或自私;多属于道德品质范畴。(2)性格的理智特征。如思路较宽或爱钻“牛角尖”。(3)性格的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淡、暴躁或任性。(4)性格的意志特征,如有无自制力、是否勇敢等。
  人的性格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与变化,也会得到发展和变化的。比如,一个性格开朗、热情的同学,如果长期处于一个压抑、紧张的环境,就可能对自己性格的发展产生某种消极的影响;反之,一个性格软弱的人,身处一个团结、坚强的集体,性格必然也会受到影响而逐渐变得坚强起来;一个性格忧郁的人,身边有几个热情开朗的朋友,有着共同的追求和共同语言,也一定会受到某种程度的感染和改变。”
  可见,人的个性是由于气质和性格融合而成的。现在的中学生性格都较开放,社会意识社交能力都较强,但由于年龄尚小,生理尚未成熟,文化知识还很浅薄,社会经验可说一无所知,心理素质又很脆弱,这两者很明显形成一个“落差”。他们将个性、性格与气质混为一谈,无视性格的可塑性,误将那些无原则地追新求异看成是有“个性”的表现,有少部分同学对人格认识偏面、任性、以我为核心,或是过份自尊或是极度自卑。这些都是对个性不完全或错误的认识。
  为此,作为老师还应该对他们善于“动之以情”。
  在讲清上述道理之后,应该告诉他们:
  “作为一名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都是这个年龄段应有的表现,你能够有自己个性的追求,耻于平庸,渴望与众不同,这非常好。但妈妈的要求并不是要你否定自己的个性,她只是希望你的性格品质能够日臻完美。要知道,人的各种气质类型沒有好与坏的分别,但是由于性格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却有好坏之分。如果不加注意,动辄口若悬河、说话鲁莽、粗心大意、自我吹嘘、感情冲动或等害羞脸红、斤斤计较、郁郁寡欢、谨小慎微、孤僻肚怯,很容易形成性格障碍,比如:做事无法抑制自己的愤怒,发展成为不安定、自我毁灭、没有自信心的人。这也是妈妈和老师所担心的。”
  “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呢?”
  “性格的培养是一个渐变过程,不宜操之过急,应有计划有步骤。
  首先要‘知己’。可以通过日常观察、自我测试、他人评价等方法,客观地分析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及其性格中的优缺点。要正确对待先天因素,比如:貌美者不应沾沾自喜,旁若无人;生理有缺陷者不能自暴自弃。”
  “其次要‘知彼’。即确定自己个性的发展方向。要了解哪些性格是受人欢迎的性格。据有关调查表明,最受人欢迎的性格是诚实、正直、聪明并值得信赖。对男孩而言,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有以下五种。①安静、沉着、自信心强、喜欢求知。②喜欢清洁、帅气、成熟。③热情、豪迈、做事积极且专心、精力充沛。④健康、有活力、和蔼可亲、体贴别人、喜欢社交、开朗、率直、做事干脆。⑤喜欢听人讲话、认真、宽宏大量、诚实。对女孩而言,受人欢迎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六类:①聪明、有点神秘、安静。②喜欢社交、态度积极、热情、性感。③活泼可爱、亲切、体贴人、直率。④有活力、健康、开朗。⑤喜欢听人说话、自制力强、诚实,认真。⑤做事干脆、和蔼可亲。你想成为哪一类呢,想想看。”
  “最后要‘行动’。性格体现在行动中,同时性格也形成于行动中。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狗吃食物时,唾液腺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如果在每次喂食前,都伴随着铃声,经过多次重复训练之后,只是铃声一响,尽管未给食物,狗仍会分泌唾液。铃声成了进食的“信号”,成了条件刺激。学生性格的形成也可通过相似情境反复刺激,使某种行为表现或心理状态不断得到巩固并成为习惯后建立起新的性格特点。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利用和创造条件对良好的性格特点进行反复行为训练,逐渐使行为习惯化,这样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读好书,找榜样,交益友等方法来扬长避短,培养良好的性格特点,改造自身气质的不足,这是每个人个性培养最基本的途径。
  “可是妈妈每天的唠叨实在很烦呀!”
  “既然你们知道怎么做啦,为什么还要等妈妈说呢?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言行,相信你们会成功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