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常见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
2009-3-20 10:44:00 来源:< 长阳一中 > |
|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尽管生理上日趋成熟,但是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稚嫩,因而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心理失常。因此,我校团委成立了“心理导航”心理咨询室,以语言交谈方式矫治和预防学生的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帮助了许多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让他们学会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认识现实、正视逆境,自信待人、自尊尊人、自助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健康的情绪,借助释放、升华、转移、自慰等方式克服不良的心境。在这里谈谈几年来的心理辅导工作的实践技巧和思考。
案例1:考试焦虑症
小张同学是一位高三年级同学,有一天她来参加心理咨询时非常苦恼地说:“老师,近来我的情绪很反常,终日焦躁不安,有时会无端端地闷闷不乐,近来上课常走神,思绪常不知不觉地飘向别处,且难于收回。更难受的是晚上睡觉时,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入眠,有时竟眼睁睁到天亮。对自己这种不争气的状态又急又气,特别是一想到其它同学能专心致志复习,学习成绩日益进步时,更恨自己,恨自己没有办法集中精神,恨自己辜负父母、老师的殷切期望。”
心理辅导员祁老师边听边用同情与鼓励的眼光注视着她,当她情绪激动、满脸通红地讲完后,祁老师轻轻地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她说:“当升上高三以后,烦躁的心情不知不觉就有了。”
祁老师接着问:“在哪一种环境下,不安与烦躁的情绪特别厉害?”
她想了一下回答说:“一般在模拟考试前后容易焦躁不安,或者心里面稍为想一下高考后的计划和打算,思绪就会象脱缰的野马,易发难收,弄得睡眠不好,第二天情绪低落,身困体乏。”
从上面的谈话中,祁老师意识到小张同学已出现了考试焦虑症。于是,祁老师用平静的语调对她说:“小张,你这种情绪是考试焦虑症的表现,但你不用太过紧张,这种症状许多同学都曾经体验过,只不过,有了它之后,必须重视,应及时调整。”接着,祁老师把考试焦虑症产生的原因、对学习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介绍了走出焦虑怪圈的有效办法──调整自我认识法。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考试不过是展示和检验自己才能与所学知识的有利机会,即使是高考,也非就此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就算万一失败了也没什么,有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失败是成功之母,而且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呢。其次,要对自己的实力有正确的估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再次,当心里面出现类似“要是我这次考试考砸了,我的前途不就完了”的消极暗示时,应及时地告诫自己:“这种担心会松懈自己的斗志,转移自己的注意目标,扰乱当前的精神状态,应及早排除。当前最紧要的是有条不紊地搞好复习。”尽量把消极暗示转化为积极暗示。
两周之后,小张同学愉快地告诉祁老师,接受了老师的建议之后,不断积极暗示自己,努力调整情绪,精神状态有了明显好转,变得乐观而自信。
案例2:自卑
有位小庄同学向张老师哭诉了这样的一件事:今天早上,在自己的课桌上放着一封简易的贺卡,上面写着“八字腿走路的丑小鸭”收。她确实无法忍受了,要求老师换班。原来,小庄由于幼时得了小儿麻痹症,所以现在走路时脚比常人张得更开,姿势有点不美观,在班里经常被别的同学取笑。因此,小庄自幼自卑。今天恰恰是自己十七岁生日,当她看到那张贺卡时,眼泪夺眶而出。
张老师把纸巾递给小庄,等她慢慢平静下来之后,张老师用坚定的眼光望着她说:“那些搞恶作剧的同学伤害了你的自尊心,行为是极端错误的,老师一定会批评教育他们。但是,你对别人的取笑,要勇敢地与之斗争。因为闲话只会欺侮懦弱者,你愈懦弱,它就愈肆无忌惮地伤害你;只要你能勇敢地站出来,它就像面对光明的蝙蝠一样隐匿逃遁了。”然后张老师举了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的例子来鼓励她。如古代的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宫刑之后,以极大的毅力写成《史记》。当今世界十大杰出残疾人之一的张海迪身残志坚,立志成才。俄国化学家布特列洛夫读中学时被人冷嘲热讽之下,凭着坚强的意志,终于在化学研究方面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还有美国总统林肯年轻时演说时被别人轰下台,并未因此气馁,反而奋发图强,最后终成演说大家。安慰小庄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身体有些缺陷并不重要,别人的取笑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深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最后,张老师语重心长地赠送两句话给小庄。一句是郑板桥所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另一句是贝弗里奇所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
案例3:早恋影响学习
小李(男同学)与小区(女同学)是高二年级的一对男女同学,他们俩因为早恋而被班主任批评教育,表面上他们接受了教育,行为检点和收敛了一些,但心里面总不服气。有一天,他们都来到心理咨询室,与张老师讨论早恋是否会影响学习的问题。原来小区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疼爱,自小比较内向,不善与同学相处。而小李则是父母离异,从小自卑。他们俩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升上高二年级被编入同班,通过接触认识之后,有同病相怜之感,来往甚为密切,过早地坠入了爱河。但是他们认为这样的关系并不影响学习,反而两人在学习上互相鼓励,在生活上互相帮助,为什么学校要制止他们谈恋爱?
张老师听了他们的陈述之后问:“你们花了多少时间在谈恋爱上?”
他们回答:“除了有老师上课之外,大部分学习时间,甚至晚自修都坐在一起。”
张老师又问:“两人谈恋爱之后是否时刻都牵挂着对方?”
他们红着脸回答:“是。”
张老师接着又问:“两人谈恋爱之后,学习成绩是否有重大的突破?”
他们俩互相看了看,然后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成绩提高不是很明显。”
从上述对话中可以看出,小李与小区对早恋危害的认识比较肤浅。于是张老师用诚挚的语气给他们分析了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的原因,如中学生思想上尚未定型、心理上尚未成熟、经济上尚未独立、事业上尚未定向等,让他们充分认识“只要两个人志同道合,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男性力+女性力=两人的合力”的公式都是错误认识得来的。大量事实证明,中学生谈恋爱后,感情往往为对方所牵制,学习没有不分心的,成绩没有不下降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中学生一到生理成熟就匆匆走上恋爱之路,实在无异于饮鸩止渴。最后张老师劝他们目前以学业为重,保留真挚的同学友谊。
上述三个案例是心理辅导室的教师们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情况。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上日趋成熟,而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稚嫩,因而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心理失常。据一项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各种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明显上升。当代中学生30%左右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例高于其他人群。有严重心理障碍的,高中生占有18%左右,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偏执人格和反社会人格两种。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挫折、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适应、休闲与消费等方面的困扰,并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吸烟、喝酒、赌博、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