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青少年校外活动教育基地——怀柔图书馆 |
2009-10-12 14:58:00 来源:< > |
|
怀柔图书馆建于1979年11月,其前身为怀柔县文化馆图书组。文化馆始建于1950年1月,建馆同时开设图书组。地址在县城后城街关帝庙,当时有图书室3间,图书管理员1人,图书千余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图书组的工作一度停止,1971年恢复业务活动。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1979年11月图书组从文化馆分出,成立怀柔图书馆。
怀柔图书馆建立初期,馆址在怀柔青春路5号院内,有改建平房20间,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工作人员12名,藏书11万册。1983年,筹建图书馆新馆,1985年9月落成并投入使用。图书馆楼座落在怀柔青春路11号,由主楼和办公楼组合而成,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
怀柔图书馆对外服务项目有:个人外借、集体外借、报刊阅览、资料阅览、儿童阅览、图书快借、业务辅导等。工作人员23人,大专以上学历5人,占22%,中级职称7人。年经费21.6万元(其中购书费3万元),年购书刊700种,馆藏11万册,以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书籍为主,占总藏量70%,日接待读者200人.每周开馆56小时。
怀柔图书馆是一座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举办的为公众储存人类知识,提供各种形式载体的书刊资料服务的社会文化事业机构。行政上隶属于县文化文物局,其主要任务:收集、整理、流通和开发利用书刊资料,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怀柔图书馆充分利用馆藏信息资源,为本地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1988年,创办《知识信息》专刊,为县内各级领导提供政策、决策信息和经济信息,年办6期,编印怀柔地区资料汇编索引10期。
怀柔图书馆一直将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做为工作重点。建立、辅导乡(镇)图书站和图书室。现有集体借阅点48个,其中文化站21个,图书室27个。开展送科技书下乡入村入户,跟踪服务。92年以来,共为乡、村送科技书6万余册,200余次。为农村编印科技信息资料,发放5万份。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读者活动,在怀柔一小、怀柔二中创办馆外阅览室,共建文化基地。对学生进行图书馆知识培训,指导阅读。每年为学生举办“六一”寒暑假读书活动。1997年迎香港回归中,开展读书编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读书活动,有4万人次参加。
怀柔图书馆又结合本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特点,搜集、整理旅游资料,筹建旅游资料室。
怀柔图书馆新馆建成10多年来,曾接待了意大利、澳大利亚、智利、伊朗、尼日利亚五个国家代表团和国内三十多个省、市、县,图书馆界同行参观,进行文化交流。1995年,又接待了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石景宜先生及文化界四十多名全国政协委员的参观考察。1998年,收赠石景宜先生赠书3611册。
目前,怀柔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工作,正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良的作风,饱满的热情接待每位读者,在怀柔县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
|
|
|
|